发布日期:2024-07-17 07:53 点击次数:140
最近好几个朋友说电商美工外包网,想转型做运营,但是自己有没有经验,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问我有什么建议,今天,我就通过这篇文章做一个系统的回答。
在我看来,运营确实具有入门门槛较低、应用范围比较广的特点,但是,想要把运营做好做精,是需要一个非常强的综合能力的。
就比如,我们在大学有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我在大学里看到的很多学生社团就是不时的组织大家吃喝玩乐,以“充实”大学里的无聊时光;而我也能看到很多社团经常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或者比赛,甚至主动走出去跟社会接轨,参与社会上的公益活动,邀请一些社会名人或者企业家来校与学生交流。
所以,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可以做出不同的效果。那么,做运营,如何让自己可以做的跟别人做的不一样?
对于一个刚入行或者即将转行做运营的人来说,我认为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做正确的选择,二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运营新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营起点?这是几乎所有想转行做运营的人都会问的问题,没有任何运营经验,我的运营之路应该如何开始 ?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也是两点:一是清楚自己的兴趣和特点,二是清楚各种运营门类所需要的核心能力。
如果你还不清楚自己兴趣和特点,或者之前就没有好好想过这件事,那么,现在就应该坐下来,在一个没人打扰的环境下,静下心回想:在过去的经历中,有什么事可以让你忘记时间、忘记吃饭?或者过去你做什么事的时候会有成就感?(看剧、打游戏除外)
这件事或者这件事中的某一部分就是你的兴趣所在。而做这件事所涉及的能力,就一定有你的特长在里面。
大概确定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接下来就是要弄清楚各种运营门类的特点和他们所要求的核心能力了。
建模渲染为了便于理解,我说说我的看法:
1、内容生产、维护型运营我们常说的新媒体运营就属于这类。这类运营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内容输出的能力。最基本的你自己应该有经常写点东西的习惯,或者写日记,或者做读书笔记等等;并且你能忍受每天都在写东西的工作状态。再高一个层次,你对各种文风有个清晰的认识而且都可以上手,并且拥有自己最擅长的文风,比如逗比型、逻辑推理型、讲故事,甚至创意型等,写出的东西确实有人愿意看,并且你乐在其中。另外,新媒体运营还要求你熟悉内容的传播渠道和扩散的逻辑。
2、创意策划、营销型运营这类岗位主要涉及的工作内容可能是策划一些活动、事件、小游戏或者H5等。你应该对于网上各种新颖、创意的活动非常感兴趣,并且经常研究、揣摩他们奇妙的构思和创意点。对于看到的创意活动可以归类,也就是能够看清创意的本质。再高一个层次的,你除了创意本身的能力外,还要懂传播,如何将活动引爆并且迅速的传播的技巧,还有就是什么样的活动在什么渠道传播比较好,在不同的平台该如何展示等等。
3、渠道推广型运营这类岗位的核心能力就是对于各种推广渠道、推广手段的熟悉度和关系的亲近度。比如,同样是应用商店推广,别人手里只有30%的应用商店渠道,而你可以掌握80%以上的渠道,并且你清晰地知道每个渠道下有哪些资源可以用,成本大概是多少,来的用户大体都是什么类型的等等。其实这考验的是你能够迅速结识大量相关人脉,和能够辨别他们所说的有多少“水分”的能力。
4、用户互动、维系型运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户运营。一个好的用户运营首先应该拥有比较优秀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电商美工外包网,可以跟用户打成一片,在此基础上完成一些特定的运营目标;要求再高一点,就是可以在这种线上社区或者社群中混的游刃有余,并且有不错的存在感,具备能够成为一个小圈子中心人物的特质。
5、销售型运营这类运营工作主要涉及的往往就是某些特定用户与合作方的拓展了,典型的就是各类020企业的线下商务拓展。他要求你擅长迅速建立关系并取得信任(侧重一对一的沟通能力),并熟悉各种商务合作谈判的要点和流程。当然,这同样要求你拥有与各种人群很好的交流沟通的能力,并且也是结果导向的。
6、强执行、项目推动型运营这类运营岗位主要涉及一些常规性、执行类的工作,比如内容审核、打标签,网站内容的批量更新等。这种工作基本上就要求你熟练掌握相关的工具,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的信息或事件,比如office软件等;还有些助理类的工作比较相似。
7、策略型运营这类型的岗位的主要内容,往往需要根据产品当前所处的阶段和面临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策略,并执行落地, 拿到好的结果。这类运营要求具备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大局观,对数据非常敏感,思维表达有条理,总之,这种类型的运营要求的综合素质比较高。
这两点都分析清楚之后,你大概也就清楚自己该如何开始自己的运营之路了。
但是,做到了上面所说的,这才是运营之路的第一步,这一步就是保证自己尽量做正确的选择,少走弯路。若想在运营的路上追赶其他人,还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如何短时间内获得别人几年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在这里,我分享三点。这大概是90后营销大神、目前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李叫兽”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吧。
1、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强化理解和记忆李叫兽:我在读书的时候,每当看到一个有用的知识点或者结论,电商设计师都会停下来寻找联系——看看有什么现象可以被这个理论解释。
比如,我在书上看到一条理论:人的爬行脑(控制欲望的大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于是就问自己,我看到过得那些现象可以被这条理论解释?并且要求自己必须想出5个以上。
这一点我非常认同,并且我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也常常会就现在的问题尽可能多的联系过去的知识。
比如,某运营群里每周都会发一条关于产品或者运营的话题,先供大家思考,然后周末公众号给出“官方解读”。每当这时候,我就会积极地参与,就当下的问题积极地调取自己原来学习的所有的相关知识,然后尽量逻辑清晰地表达出来。
这样一来,我就将现有的问题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不但加深我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为这些知识找了一个不错的应用场景。
所以,好的读书方式不是追求数量,而是要思考,建立现有的知识与以往经验之间的联系,做到能够举一反三,真正的理解和吸收。
2、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记住应用场景李叫兽:当我接触了一个新知识的时候,不光要想“过去的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还要想“我的哪些行为可以被这个知识所改进?”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自己没有看过,而是在某个时刻要用的时候就是想不起来。这其实是因为,我们在第一次学到知识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个知识在现实中的众多应用场景。
比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李叫兽在他的文章《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中提到,刻意练习的5个基本条件:避免自动完成、离开心里舒适区、牺牲短期利益、大量重复的练习和持续获得反馈。
看到他的工作方法,我马上就去思考,我的工作中有哪些环节可以被这样优化?
我想到了我们的晨会分享:我们公司的运营部有个每周一次分享的惯例,大概就是每人每周要准备一次分享,分享自己学到的新的运营方法和技巧,促进大家共同进步。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发现大家分享的都是刚在书上看来的理论知识,分享完之后根本没有任何的针对性练习和反馈,基本上又还给作者了,根本对于个人提升和工作没有任何作用。
于是,我在自己的晨会分享上提出了我的改进方案:变原来的“纯理论分享”为“理论分享+实践总结”,用一个月的时间学习并实践一条运营理论。(根据具体工作确定周期)
具体做法就是:就当下工作的需要,选择一个与之相关的运营主题,三个人从各自的角度分享同这个主题,进行PK和切磋,然后总结出一份相对完善、可执行的方法论,时间周期为1周;然后用3周的时间去践行这条理论,接下里3周的分享,变为阶段性的工作总结会,各自汇报上周的阶段性成果、经验教训和遇到的新问题,然后大家在学习的同时,一起帮助他完善。
除此之外,我还将我需要牺牲短期的利益去大量的刻意练习的技能都一一列出来,做成桌面便签,每天提醒自己,抓住一切机会去练习这些技能。
3、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抓住本质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必须具备2个条件: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留给大脑足够思考的时间。
比如,我个人有个习惯,只要是在不同的地方看到同一个现象,或者身边的朋友超过4人都在讨论或者关注的事情,我一般都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去搞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若是遇到与运营或者工作相关的事情,则一定会抽时间把他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每天上班的地铁上,都能看到很多人一直抱着手机,要么玩游戏,要么看剧。这其实反映了一个社会现状,就是我们的时间被大量的信息占据,大脑根本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这件事其实挺可怕的,人们越来越痴迷于这种没有营养的快文化,慢慢的我们会越来越浮躁,丧失深度思考的能力。而你要知道,人类区别于动物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会思考和推理。
所以,我基本上已经有3-4年没有看过一部电视剧。因为看电视剧的时候,基本上我们的大脑都是跟着剧中的故事情节跑,这是一个持续的被动接收、并且很少有思考的过程,我认为这会让我的大脑变得懒惰和迟钝。
总之,我们必须给大脑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
以上,便是我做运营不到两年的时间的学习和工作的心得。当然,这些都是思想和认知层面的东西,最终可以让自己获得实质性的提升的,一定一定只有“实践”!
本文由 @橙子 原创发布。未经许可电商美工外包网,禁止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联系方式:451255985@qq.com,进行删除。下一篇:没有了